给一点耐心倾听孩子的话吧
(语文课组:黄苑香)
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,学生有时会提出一些独特的见解,这是孩子"创新的火花"在闪烁。这些宝贵的火花总是一闪而过,需要教师的耐心才能捕捉啊!
那天,我正在上第六册《争吵》的第二课,当讲到“克莱蒂又说:‘我在外面等着你!’我说:‘我也等着你!’”这一句时,我按文中的“泡泡提示”问:“他们都说在外边等着对方,俩人想的一样吗?”只见孩子的小手一只一只地举起来,我问了一个孩子,他说:“不一样。”我继续问:“那克莱蒂想的是什么?而‘我’想的又是什么呢?”孩子的回答跟我想的一样,我给予了肯定后,孩子们的小手纷纷放下了。这个问题我就想到此为止。这时,坐在后排的一个男孩把手举得高高的,见我没有再提问的意思时,他急得边晃动着小手,边喊:“老师,老师!”于是,我叫了他的名字,他一站起来就迫不及待的说:“我认为他们想的是一样的。”他刚说完,同学的反对声就出来了:“不对,他们想的是不一样的。”我问:“谁能告诉他,你认为‘他们想的是不一样的’的依据?”。一个孩子完整地回答了,我看了看后排举手的学生,想:这回你该明白了吧!谁知他又举起手说:“我也有依据说明他们想的是一样的。”这时,我没好气地说:“那你说说看。”他胸有成竹地说:“我认为他们想的有一点是不一样,但大多是一样的。我从上文的‘克莱蒂的眼神里没有愤怒,只有悲哀’和下文的‘我只是防御,决不还手’知道他们都后悔了,肯定不想跟对方打架或争吵了,只想做回好朋友。”听了他的回答,我暗暗捏了一把汗,我的主观差一点儿就扼杀了孩子思想的火花。这时,我深深觉得给一点时间、给一点耐心倾听孩子的话,是多么重要。他们独特的见解、精彩的问答、创新的思维等等,都是源于他们对文本的独特理解、源于他们精神世界的独特感受啊!如果每个学生的想法都必须纳入常理的话,慢慢地,学生的勇于创新,敢于求异的思维火花就被我们扼杀了,而他永远不敢再有奇思妙想奇,永远归于平庸。
因此,在教学工作中学生的主体地位绝不能忽略。只有尊重学生,建立民主、平等、和谐的师生关系,构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课堂,才能真正实施素质教育。